歡迎進入 澳門城市大學 科研管理處

“澳門特別行政區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報告發佈會”


發佈日期:2020/11/17
  • 分享至:

      2020年11月17日上午十時,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夥伴)基地——澳門城市大學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辦,澳門基金會贊助的“澳門特別行政區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報告發佈會”在澳門城市大學氹仔校區順利召開。

       

        澳城大分管科研的協理副校長兼澳門社會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葉桂平教授帶領研究團隊:課程主任王心、李洪江、林德欽、科研管理處處長盛劍以及該校研究人員陳佩儀、肖明玉出席發佈會。

 

       葉桂平致辭提到,習近平主席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上提出關於國家戰略佈局的新表述,釋放出未來中國發展方向的重要信號,澳門特別行政區作為國家發展全局的重要組成,特區治理的提升更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據葉桂平介紹,此份《澳門特別行政區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研究》報告在“一國兩制”框架下深刻探討了澳門社會經濟治理體系現代化特點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之有效路徑,有利於發揮澳門在國家治理現代化建設中的作用,促進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具有深遠現實意義。

 

       葉桂平續指出,治理現代化的核心內涵包含了治理體系現代化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兩方面內容,兩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廢。一般來說,治理現代化首先是治理的法治化,對此需不斷完善依法治澳的制度體系,提高法治能力和效率,提升法治促進特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效能。其次,深入推進公共行政改革,樹立全周期管理意識,以科學化、精細化、智能化管理手段,結合城市發展特點和規律構建好常態管理與應急管理相結合的治理體系。最後,完善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制度,做好頂層設計、基層支撐與中層承接,建設政府治理同社會調節、居民參與良性互動的社會治理共同體。葉桂平強調,切實做到以上幾點,方可推進澳門特區治理邁向現代化的康莊大道。

 

       王心表示,澳門治理體系的構成具體而言包含政治體制、民生保障體系和應急管理體系。在進一步完善澳門特區治理體系,提升政府治理能力路徑上,關鍵要堅持兩個方面:一是堅持創新意識。要豐富“一國兩制”新實踐,發展“橫琴”新模式,加強培養創新人才;二是堅持循環理念。首先,社會治理體系是開放的,必須與外部系統不斷進行“輸入”與“輸出”的能量交換,才能避免社會治理的體系僵化,因此特區政府應引入多元化評估主體,形成內部外部雙循環評估體系,助力政府提升現代化治理效能。其次,促進產業適度多元,形成經濟產業循環,增強社會經濟抗風險能力。再次,推動與灣區教育合作,形成科教循環,共建科研教育平台,建立人才公用機制。最後,以居民為中心,形成民生循環,特區政府應不斷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加強民防協調作用、完善城市聯動機制、提升應急治理能力,降低居民在重大突發事件中的生命財產風險,並在短期內能夠有效緩解重大突發事件所帶來的就業、應急物資等壓力,在中長期內建立更為完善的教育體系、社會保障體系、住房保障供應體系和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等。民生循環體系的健康運行構成了經濟社會良性運行軌道的基石。

 

       李洪江提到,服務居民是特區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心,住房保障與城市規劃是構成民生保障體系現代化的基礎。特區政府依據本澳經濟發展模式、社會實際情況,以及粵澳區域合作的發展需要,於近期接連出台了《澳門特別行政區城市總體規劃》和《夾心階層住房方案》諮詢文本,顯示了當局對推進都市更新和提升居民居住問題的迫切之心。需要指出,法治化是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無論是城市總體規劃,還是夾心階層住房方案,澳門特區政府都要通過法律途徑,依照法定的程序開展,既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也有利之後具體內容的推進。

 

       林德欽認為,改善民生、增強人民幸福感是社會治理的根本目的。回歸以來澳門民生指數數據顯示,居民在社會保障、食品安全和文化教育方面滿意度頗高,且對備受關注的居住、交通與醫療方面的滿意度不斷提升。並且,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特區政府先後在民生方面實施兩輪經濟援助政策,推出一系列減免稅費、紓解民困和扶持中小企業的措施,並因應疫情狀況的變化及時調整和優化通關方案,在保障居民健康和提振經濟方面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這表明以賀一誠行政長官為首的第五屆特區政府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高超能力與水平,顯示出特區政府的大局觀念和民本思想,精準反映出賀一誠行政長官於履任後的施政方向與國家治理現代化理念上具有高度一致性。

 

       澳城大一直以來根植澳門,服務國家,服務區域,扎根本土,專注本地研究,緊貼國家發展方向和澳門發展需求組建跨學科跨部門科研團隊,持續為特區施政及澳門城市建設治理建言獻策,並積極對接國家和區域發展需求,深入開展創新性研究,以期能夠更好地服務本澳社會,為國家、澳門及區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瀏覽次數:381